磁州窑瓷枕的装饰方法是随时代而变化的,元代磁州窑的瓷枕装饰元素是继宋金以来最为丰富的时期,只因这一时期削弱了瓷枕的造型多样化。尽管元代瓷枕上的纹饰题材丰富多样,但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四个部分:一是山水人物类;二是花鸟动物类;三是戏曲故事类;四是诗词曲赋类。其中尤以山水人物类最具魅力,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工商业发展最快和文化艺术气息非常浓厚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由于社会相对稳定,进一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成就瓷枕的造型、装饰艺术异常突出。
一、元代磁州窑山水枕形成的社会条件
宋代由于长时间的战乱,破坏了北宋所营造的安定祥和的氛围,相对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瓷业的发展,磁州窑是民窑相比于当时北方的官窑来说所受影响较小。因其受众以民间普通百姓为主,使得其销售量受时代更迭的影响并不明显,对于瓷枕的发展来说基本呈稳步发展的趋势,这一时期瓷枕上的山水画开始变多,可以展现人们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金代瓷枕不仅造型多样数量庞大,装饰题材亦是最为繁杂的阶段,为之后元代山水题材装饰的发展奠基。元代是瓷枕繁荣发展的阶段,不仅数量多,装饰技法愈加丰富。由于装饰性变强使得形制反而简化统一,表现出拙简的特点,装饰性或者说绘画性的增强使得其艺术价值不断显现。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表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不再是单纯表现物象,其内容饱含叙事性、抒情性、故事性。由此,瓷枕的艺术性和内在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
元代的瓷枕造型尺度比宋金时期更大,且以长方形枕居多,枕面更为平整宽阔,相较于之前形状各异的情况来说这为山水人物画提供了更为宽泛的绘画空间,能够得到更充裕的表现。
而由宋至金的这一时期,山水装饰开始出现于瓷枕的主题画面中,山水画题材自出现就显得较为成熟,并且部分山水画点景位置绘以人物,此时的人物所占位置比例相对较小。发展至元代,瓷枕上的山水画装饰达到鼎盛,山水所占画面比例逐渐增多,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许多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绘画装饰常伴有山水场景,在此定义为“山水人物”。
于是,元代成为山水瓷枕最具代表性的年代,且存世量可观。山水人物是磁州窑装饰绘画继花鸟纹样之后的又一高峰,也是磁州窑装饰绘画中最闪亮的看点,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山水人物装饰代表着古代磁州窑绘画形式的最高水平。
由于宋代开国实行抑武扬文的国策,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这一时期的传统山水画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宫廷画和院体画,主要以文人画家为依托。瓷器中的山水纹样主要来源于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继承与提炼,虽不似纸质画面精致,但也保留了其中韵味。
由于常年战乱人民又要承受各种各样的赋税,并且民族歧视、压迫非常严重,工商业发展相对不稳定。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对艺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力,故而从元代开始,陶瓷枕具的整体发展基本呈下降趋势,元代后期持续衰落。但是从整体来看山水人物在元代瓷枕主题画面上所呈现的内容反而更加丰富多样并继承了宋金以来的发展。
在元代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下,平民大众流离失所,陶瓷工匠画师们随之进行迁徙,其中还包括文人画家,所有人都在寻找适合生存的出路,在此同时也打破了手工业者的地方局限性。
元代的文人不仅失去科举出路,地位还被降低,导致难以入仕,苦学多年却失去了大好前程,无法展示胸中抱负。所以文人、画家等寄情于山水,以求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为了谋生,其中一部分人不得不转向民间,从事民间文艺创作,或者和当时的工匠们一起从事绘画活动,形成随时代潮流的文人画风的艺术品。瓷枕便是这一时期的创作载体之一。
二、元代磁州窑山水枕中学习运用到的山水画
磁州窑山水瓷枕绘画与宋、金、元时期传统山水名家作品相比较,各分秋色。宋代,是统治阶级极力推崇文化艺术的时代,尤其是徽宗赵佶。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共存,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宋代整体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传统山水画,在宋代时期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境界。它强调自然,深入生活,注重写生,讲究寓意,赋予更多的人文精神。而磁州窑的陶瓷绘画艺术也恰恰在这个时期进行开端,和传统中国画艺术相比较,除载体不同以外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一样的,体现了瓷枕绘画与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异曲同工。
传统中国画根据题材类型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类,根据技法分类又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类。传统中国画在内容上由艺术升华到哲学,构成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政冶、宗教、哲学、文艺、道德等方面的认识。
磁州窑的瓷枕亦是如此,继承了自宋代以来的整体绘画风尚,将传统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绘于瓷枕上,全方位继承了传统绘画元素。而山水画在元代最为风行,同时山水瓷枕的高度发展顺应了这一潮流,体现了瓷枕绘画与传统绘画的题材内容一脉相承。
在传统中国画中,墨为主要原料,以加注清水的多少来调出墨色的浓、淡、干、湿、焦。磁州窑的“白地黑花”技法,同样以清水的多少来稀释釉色。在烧制成瓷之后呈现出浓淡层次,相对来说瓷器绘画要比中国画更加难以把握色彩浓淡,因其在烧制过程中存在窑变,这就造成了“白地黑花”在成瓷之后色彩变化成“白底褐花”,别有一番韵味,亦或可称为“墨韵”。
宋代郭熙将构图以高远、深远、平远来定义山水画构图,画家们纷纷以此方式表现山川的挺拔秀丽之姿和宁静悠远之意境。元代出现了著名的“元四家”等文人山水画家,学习并继承了宋代以来的主要构图方式、具体皴法以及画理画法,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笔墨意趣,抒发个人的情感,赋予山水画文人诗情画意的艺术内涵。
元代磁州窑的画工、画师们同样以继承传统的方式,在适合的瓷器上表现个人情感,部分职业画家参与其中,以个人笔墨给瓷枕赋予感情,体现了瓷枕绘画与传统绘画的美学意义高度统一。
三、工匠画向文人画过渡
磁州窑的闻名,不仅体现在“白地黑花”装饰上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新的领域,其在绘画艺术上的不断与时俱进,最终完成“工匠画”向“文人画”的过渡。
“文人画”概念是由苏轼提出来的,他曾多次提出“画工”向“文人画”转变,绘画的最高境界为“神似”而非“形似”,重点在于表达个人心境。
金代初期,以毛笔绘画的装饰技法逐步成熟,但仍有“匠人之气”,单从纹样来说开始变得复杂、丰富和饱满;金中晚期,部分作品开始有宋代宫廷画的韵味,而这一体现就反映出瓷器绘画晚于传统中国画。这一阶段的作品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继承工匠画的形式继续不断重复特定过程;另一种是已经兼具工匠画和文人画意味的综合类型,开始注重意境表达。
元代山水瓷枕有文人或者山水画名家直接参与制作,并在瓷枕的装饰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顺应时代发展使得元代瓷枕的实用价值弱化,变成文人士大夫追求隐逸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蒙古贵族阶级一面接受儒、释、道思想,另一方面又保持他本族原有的高傲特征。
政策上,统治者对汉族士大夫采取分化的办法,一部分给与高官厚禄,一部分进行施压,这就造成许多文人画家不能入仕、也不愿入仕,只求徊于田野之间,过平凡、淡然的生活,亦或者走进山林,做起隐士,感受自然之美,流连于山水间,所以他们的画作主要借山石、树木、茅屋、亭台、寺庙、小桥来借景抒情,而将画中人自比。
那些生活条件比较差的文人,由于生活比较清苦,不得不为生活考虑,养家糊口,便走入民间做起教书先生、手工业者或者画工。这样就能够在维持生计的同时寄情于书画,创作出更加自由的作品,不被阶层所束缚,可以达到直抒胸臆,表达个人对艺术和生活的一腔赤诚,为后世留下诸多宝贵财富。
元代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历史上达到一定高峰,其成就主要在于各个画家的创作皆是以对自然的直观感受做出最真实的反映,出于师造化的精神指向。说明画山水必然要真切感悟,而非闭门造车,也是画家们具有出世思想的直观反映。体现了画家们寄情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文人傲骨,形成了一时的风尚。
画中除了表现山之巍峨、水之清秀、丛林之茂密之外,画中还绘有人物,但人物形象通常非常渺小,常见矗立于林间小路,又或者坐于亭下把酒言欢、独站江畔高声吟诗,尽显悠然自得之意,好似将画中人比作画家自身,这可能就是所谓置身于山水之间吧!表现出一种闲适淡然的境界。
到金代,由于磁州窑整体的丰富性,这一时期的山水瓷枕形制开始增多,相对其他时期更加多样,涵盖椭圆形、如意形和长方形,数量也较宋代增多,据目前搜集将近14方,其中部分为金末元初交叉时期的作品,暂且归于金代。发展到元代,山水瓷枕数量巨增,但形制同样由于大环境影响归于形制较大的长方形瓷枕这一类。
总结
实际意义上的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从整体上看在宋金是磁州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到元代之后由于战乱等社会因素逐渐没落。但山水题材的瓷器,具体到瓷枕,到元代达到兴起。
元代磁州窑的山水瓷枕风格上继承了传统山水画风格,从而流露出平淡天真、朴素自由、道法自然的生活趣味,从侧面展现了元代山水画大道至简的独特面貌,形成了磁州窑独特的黑白风格。在瓷器盛行的时代,特立独行,为后世留下珍贵的财富。
how to bet on football and winbet online sportsillegal sports betting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